研究院动态
创意写作工作坊举行“何以共情∶个体经验的时代书写”专题讲座
9月23日下午2:30,创意写作工作坊在学术中心笃行厅举办“何以共情:个体经验的时代书写”专题讲座,由辛颖老师主讲,创意写作班学生及研究生共同参与。讲座围绕“个体经验如何通过叙事引发时代共鸣”展开深度探讨,为在场听众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启发的学术分享。
讲座选取2023年播出的生活悬疑剧《漫长的季节》作为分析个案,该剧斩获34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32届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引发普遍关注。辛老师指出文艺作品破圈层共鸣的关键是把握生命经验的具体性与时代背景普遍性之间的关系,自2020年开始一批聚焦普通人呐喊的作品获认可,体现“把名字还给普通人”创作观念在当下文化环境中的价值。
进入到具体经验普遍化的问题时,讲座指出,新世纪早期的青春叙事作品存在“重个人情感、轻社会联系”的结构性缺失,近年来一些作品的青春叙事虽不回避社会家庭,但其视角的合理性仍待探;《漫长的季节》的特殊形式实现了青春叙事的开放,不同历史时间在同一空间内得到交流,从而实现一种立足于未来的对于过去创伤的抚慰,这一点对于当下深陷于绩优主义焦虑及现代性精神困境的人群来说有着极为强烈的现实意义,也是作品得以打破具体经验固定下的圈层、引发群体性共鸣的重要原因。
最后,讲座回到作品的形式上来,进一步解释了悬疑的类型化外壳原因:强情节吸引读者和观众,且在“打碎-拼凑-重建”的意义上实现了形式与内核的统一,使得作品并不停留在对破碎化世界的被动呈现上,而是能够引领读者与观众以探寻表层故事重建的形式,触摸底层逻辑与秩序重建的内核。
这些分析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如何让作品引发广泛共鸣”的具体方法论,更启发创作者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与时代背景的联结,避开叙事中的结构性短板,助力打造兼具情感温度与思想深度的作品,为同学们的文学创作指明了坚实的探索方向。
编辑∶辛颖 王翘楚
初审∶秦彬
终审∶曲民生